来源:燕赵都市报 文章作者:佚名
摘要:事实上,枫丹白露宫这些年一直没有正式开放中国馆,背后的原因大有文章。这些年,关于流失文物的思考、讨论、争议乃至行动,此起彼伏。每每有中国流失文物被盗、被损坏的情形发生,总会激起一番讨论和哀怨。 网易河北书画频道讯 枫丹白露宫在中国馆被盗后,没有对媒体公开案情进展,甚至至今都不清楚,20件遭窃文物中到底有多少件是中国文物,有多少件被劫掠的圆明园珍宝。事实上,枫丹白露宫这些年一直没有正式开放中国馆,背后的原因大有文章。这些年,关于流失文物的思考、讨论、争议乃至行动,此起彼伏。每每有中国流失文物被盗、被损坏的情形发生,总会激起一番讨论和哀怨。但平静思考,在眼下没有太多对策应对这些流失文物的情况下,无端炒作和哀叹不仅无助于文物的回归,相反,只会被利益集团利用,让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成为哄抬文物价格、催生争夺动机、加剧黑市流通的釜底薪,只会更加不利于文物真正价值的表达,甚至危及它们的命运。 流失 盗抢骗卖流落海外 自清朝末年,流到海外的中国文物数不胜数。中国文物学会估算,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入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统计,流落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达164万件,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馆,而流落海外民间的文物数量恐为馆藏文物的十倍之多。 但理性地说,流失、流落只代表文物转移后的状态,并不代表文物转移过程的性质。通常而言,文物流失海外,或因盗窃,或因劫掠,或因骗购,或因变卖,或因其他原因。而如今最有可能被纳入追索范围,或者说存在追索后回归可能性的,仅限于那些被外国人非法获取、占有的藏品。 收藏家马未都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因掠夺而流失的中国文物数量仅占流失总量的一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掠夺事件就是火烧圆明园。此外,还有一大部分流失文物都是当年被外国人“买”走的,例如北京智化寺的藻井、敦煌莫高窟的经卷等。 现在已没有必要讨论,如果当年智化寺住持不卖藻井、王道士不卖经卷,这些文物如今会怎样。事实是,这些文物当年被变卖时,“正值中国最动荡的时期,正值几千年来最不拿这些东西当回事儿的时期”。 而如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体量的提升让中国文物价值凸显,同时也让流失文物的追讨、追索、捐赠、交换有了新的契机。马未都说,流失法国的两个圆明园兽首前两年得以回归就是最好的例证。 追索 法律背景千差万别 不难理解的是,并不是所有流失文物都存在追索的可能性。即便已经明确是当年被掠夺走的文物,也因转手过程和性质的不同,在追索层面存在很大差异的身份背景。 还以圆明园文物为例。圆明园遭劫后,其文物藏品主要流入了英国、法国和美国,但文物流入这三个国家后的命运却不完全相同,致使其在不同法律环境中的身份发生了转变。 一大批圆明园文物被带到英国后,一部分被英法联军中的英国军官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这批文物后来进了大英博物馆。还有一批文物1861年被阿尔弗雷德·莫里斯购得。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纺织大亨詹姆斯·莫里斯的儿子,酷爱收藏各国艺术品。莫里斯家族的博物馆,由此成为收藏圆明园文物最多的私人藏馆。 而收藏圆明园文物最多的官方博物馆则是法国的枫丹白露宫。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法军司令孟托邦于1863年把所劫文物前后分作7大车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有了这些文物,枫丹白露宫才开辟中国馆,专门用于存放这些珍品。 而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圆明园文物,则主要由美国商人毕晓普捐赠。毕晓普当年在欧洲多地搜罗被英法联军变卖的文物,甚至到中国寻找圆明园劫后剩余藏品,而后全部捐赠。 在马未都看来,一些流失文物被进献,一些文物被捐赠,一些文物在辗转过程中存在“善意取得”的环节,它们在传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转变,也给追索带来千差万别的法律背景。马未都认为,枫丹白露宫里中国文物大多由侵略者进献,因此,其“劫掠所得”的性质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上一篇文章:书画家要重视中西交流用精品征服西方藏家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下一篇文章:AI绘画完成民国才女陆小曼未尽稿,AI人机共创画作首拍落槌价110万
http://www.51je.cn/news/ysgc/15312165414F291A5GI0J8E08K81EF3.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李军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蒋超 |
佚名 |
佚名 |
李孜 |
李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