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作者:单三娅等
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著名画作有:国画《沸腾的黄土地》、《黄巢进长安》、《黄河的歌》及巨幅壁画《丝绸之路》等。近年来大力提倡“大美术”、“大美院”。 记者:“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面临着重要的发展契机,文化也不例外。在两会召开之际,您有怎样的期待? 杨晓阳:两会是商讨和制订国家政策的重要时机。现在国家如此重视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文化发展方向,这在历史上都是极其少有的。身为艺术家,我们要好好创作,不然对不起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不能再画别人已有的东西,不能临摹西方的画作,也不要模仿古人,我们应该创作一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近日出台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对我们艺术家提出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要求,作为国家顶级画院,我们不应该媚俗,应该思考民族艺术的走向,国家级画院要在深层、高端思考一个民族艺术的走向。 记者:既不走西方套路,又不重复前人老路,我们的文化艺术走向应该是怎样的? 杨晓阳:当前我国艺术评价体系存在误区,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以西方标准为正宗,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价值的认识不足,文化自信不够。中国绘画有几千年历史,过去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过去两百年中我们经济落后了,使得西方艺术评价标准成为了我们的主流。西方艺术讲究“写实”,把人物和事物画得像照片一样,可是摄影术发明之后,很多艺术家都很茫然,于是他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抽象”。西方的某些后现代艺术作品甚至以不具有任何美感的事物作为表现对象。 而我们中国的艺术讲究“写意”,其实“写意”比“写实”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表现想象中的事物——从彩陶到青铜再到玉器,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并非描摹真实的存在。我们应该重视研究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要对自己的传统有自信,不能以西方的美学为正宗。 记者:您曾任西安美院院长,多年从事艺术教育,您认为当前文化艺术评价体系建设应该从何着手? 杨晓阳:我认为要改变以西方标准作为审美标准的现状,还是应该从美术教育着手。现在美术学院的教育还是苏联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入了一些欧美的因素,在学科设置上,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等科目,多数以西画为基础,缺乏我们自己时代的东西。如果现有艺术教育体系不改变,就会对整个社会艺术走向形成一种误导。 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必然互相影响,我们并不否认西方文化艺术的价值,但我们应该认识和强调我们民族的艺术。 记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您认为艺术品市场如何进一步完善? 杨晓阳: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营模式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西方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在没有完善之前,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往往出现很大的反差,社会对艺术品的认识与专家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定是有距离的。但是艺术品必须有市场,因为艺术品最终还是一种消费品,要以市场价格来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而且从长远来看,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最终是会符合它的价值的。 (本报记者 单三娅 韩 寒 人像摄影:本报记者 蒋新军)
·上一篇文章: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看不懂毕加索?
·下一篇文章:AI绘画完成民国才女陆小曼未尽稿,AI人机共创画作首拍落槌价110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51je.cn/news/ysgc/12313810399I871BJCC0BIC0046IC2.htm
【相关内容】
袁思陶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梁瑛 |
周润健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