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水天中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缺少这一类作品。从现在可以看到的历代(特别是近五百年)的绘画作品看,中国绘画的关注重心始终不在这里。我们的美术馆、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绘画作品,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山水花鸟。表现各个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品为数甚微。人们喜爱山水、花鸟、肖像作品,并将它们标举为艺术典范,这种评价并不过份。同样明显的是它们不能代替描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品。20世纪后期虽然组织过几次"革命历史画"创作,但受到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可以传诸后世之作数量有限。

    如果说中外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存在明显差异的话,其中突出的差异就是我们缺少那些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即前辈画家所仰慕的"华贵、静穆、壮丽、雄强、沉郁"的巨作。这种状况的形成,显然与传统文化整体格局(包括绘画的接受者、接受方式)有关。而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宁,使我们的画家难以寻觅精心创作历史巨作的客观环境。剧烈震荡的政治气候,使我们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认知陷于尖锐的矛盾和难以驾驭的游移之中。近三十年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给艺术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但借助造型艺术以表现历史,仍然是我们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最近几年,各地新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落成,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缺少高质量的大型作品。因此,现在组织有这方面素养的画家创作表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品,实际上是在补课--做一件早就该做而一直没有做成的事。

    历史题材的绘画源远流长。古人对图画的赞美如"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大都指历史题材绘画而言。在现代国外美术馆里,也是由历史题材绘画支撑整体陈展方略,那些"华贵、静穆、壮丽、雄强、沉郁"的作品,犹如屋宇的梁柱和框架,抽离它们,整个陈列展示必然大为减色--这些作品从思想认知和视觉感染两方面吸引观众。


·上一篇文章:专家认为办画展是推动艺术向前发展的窗口
·下一篇文章:AI绘画完成民国才女陆小曼未尽稿,AI人机共创画作首拍落槌价110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51je.cn/news/ysgc/0810818837HDAJGF45GJ7HEK917D99.htm


【相关内容】

AI绘画完成民国才女陆小曼未尽稿,AI人机共创画作首拍落槌价110万

佚名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开馆

佚名

中黎建交50周年黎巴嫩青少年绘画比赛举行

佚名

拥有3600年历史的吉尔伽美什石碑将有望回到伊拉克

佚名

拥有135年历史的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即将翻新

佚名

巴西一自然历史博物馆失火 部分藏品受损

佚名

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记录疫情:从儿童画到街头摄影

佚名

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佚名

国画兰花绘画技法

佚名

张大千晚年的绘画在哪里发生了嬗变

王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