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邵晓峰
一九八八年,九十三岁高龄的刘海粟创作了《黄山天下无》。此图是其较为成功的泼彩山水作品。其视觉效果主要源于雄酣的泼墨所构成的基础,既凝重深邃,又恍惚多变。泼写的石青面积很大,与深沉的山体形成了强烈对比。右下角的山石上略为泼加石绿,白粉在云雾上的提亮运用也恰到好处。与刘海粟以前色彩复杂的泼彩黄山不同,此作较为单纯的泼彩反而凸显了画面的神奇变化。 刘海粟成熟时期的代表性泼彩山水还可见于一九八二年创作的《黄山光明顶》、一九八八年创作的《奇峰白云》。这二幅也是“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的重要展品。一九八二年,八十七岁高龄的刘海粟九上黄山,创作了《黄山光明顶》这幅对景挥毫的泼彩之作。其泼彩以石青为主,色墨交融,墨块与色块的互融渗透与纵横交错,产生了磅礴的气势和非凡的气魄,体现了浩瀚高峨、天趣横溢的意象。刘海粟特意为此画题写了自作诗,云:“黄山卓绝光明顶,叱咤千峰奴万岭。斜阳散映青山红,珊瑚粉插琉璃中。安得高烛传天都,寒烟叠叠蒙云雾。万古此山此风雨,来看老夫浑脱舞。壬戌中秋前五日,登光明顶,霞绮飞流,如天女散花,泼彩成此,颇得天趣。刘海粟,年方八七。”以气象万千、动人心魄的诗句烘托了画面中华滋拙朴、浑厚富丽视觉效果,相得益彰。 《奇峰白云》这幅泼彩山水画是刘海粟十上黄山的杰作,他题款云:“何年开混沌,造化夺神工。排闼青冥入,群峰相角雄。戊辰秋刘海粟十上黄山写,九十三岁。”画家以坚定有力的用笔塑造出崇山峻岭巍然屹立的雄姿,构图丰满。一块幽云从山谷中涌出,他敏感地捕捉到黄山中这种幻变奇境,发于心而应于手,以流动奔放的泼彩,使大面积的石青、白粉相互弥散,与黑沉沉的山体融为一体,形成单纯而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与刘海粟其他泼彩山水画不同的是,此画具有雅逸轻灵之美,是动静结合的经典之作。 另外,刘海粟在一九八八年创作的《青龙潭秋色》《黄山卓绝》等,也显示出他能在粗放不羁的泼彩中善于以油画、水粉画的表现方式来泼写、叠加石色,奔放地彰显本性。 因此,由以上绘画实例看来,泼彩山水是刘海粟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开拓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他对于中国泼彩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学术贡献。 三 刘、张的泼彩山水画比较 刘海粟与张大千是我国泼彩山水画史上影响最大的两位画家,但是两人的艺术显示了较大差异,常有论者进行比较。戴泽华认为:“他们都传承了张僧繇的没骨青绿法。但他们步入传统的法门却大异其趣。张大千在切入传统的最初,就醉心于丰富多样的技法和图式,一手以假乱真的仿古绝活可谓颠倒众生。而刘海粟深入古人堂奥,是为了从传统图式中抽离出的富于个性表现力的笔、墨、色,作为他自己抒发激情的元素,注重的不是技法,而是‘人’!其次是他们在泼彩法中借鉴和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元素的不同视角、不同方式和不同的生成过程。” 整体看来,在泼彩艺术上,刘海粟与张大千的泼彩山水虽然同中存异,但是仍然显示了四个方面的显著不同。 其一,艺术经历不同。张大千是中国传统画法的集大成者,刘海粟油画、国画兼能。 其二,创作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滥觞,六十年代已经大量创作,而刘海粟的泼彩创作是在“文革”后期,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 其三,探索起因不同。张大千开始尝试画泼彩是在客居巴西时期,当时他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启发,树立了自我求变的精神,加以一度为眼疾所困,不能从事精细的绘画。另外,作为一位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也许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这是张大千自己不便讲出的,即试图打开西方的艺术市场。张大千五十岁以后,在西方国家生活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为了寻求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从而尝试结合一下西方的艺术潮流,这种心理对于极具智慧的画家张大千来说是很自然的。 与张大千不同的是,刘海粟曾自信地说泼彩乃其自创。他长期画油画,书法的功底也深厚,所以当他年老之后,国画的挥写更为方便,创作的数量也更多,当他以自己粗放性的写意油画方式去驾驭山水画时,泼彩的诞生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但就时间而言,刘海粟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画泼彩,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张大千的启发。 其四,具体画法不同。这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张大千往往是先泼墨、泼色,形成抽象的肌理,再根据画面色墨的变化效果进行适当地添加与收拾,构成具有东方意境的视觉效果;刘海粟则是先以墨笔勾画、泼墨,形成较为完整的章法,然后再在重墨处进行泼彩,因此所泼之彩是覆盖于墨之上的,较为浑厚。其次,从画面效果上来看,张大千的泼彩较为优美,在汪洋流淌的墨色之下,有他昔日烂熟于心的山水图式;刘海粟的泼彩较为雄恣,有着粗重的油画笔触痕迹。再者,张大千的泼彩多用熟绢与熟纸,因此,他的这种泼色也不排除借用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之法并进行了夸张性表现;刘海粟的泼彩则多用生纸,生纸上的色墨交融的变化又不同于熟纸、熟绢,从技巧上来看,较难驾驭,但是画面气象易趋于浑厚深沉、变化丰富。 ……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节选自《荣宝斋》2017-11 总第156期)
刘海粟 黄山天下无65.5cm×133.5cm 1988
刘海粟 黄山光明顶 137cm×105cm 1982
刘海粟 奇峰白云 172cm×93.5cm 1988
·上一篇文章:班克斯自毁百万英镑画作:嘲弄资本与艺术市场
·下一篇文章:揭开李可染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人物画成就被遮蔽一角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51je.cn/news/ysgc/1982811746IED970HFBB1JA8G96D00.htm
【相关内容】
潘革平 |
佚名 |
邵晓峰 |
林明杰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詹逊 |
吴波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