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佚名

  “糟蹋”是国粹们的试金石

京剧能成为国粹,本就经过不少“糟蹋”

  京剧在成为国粹前不过是地方戏。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剧名艺人高朗亭,郝天寿等将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带到了北京,受到了北京观众的欢迎。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徽剧又从汉剧中吸收了西皮,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自己的声腔。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京剧及其前身徽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时候,也是京剧艺人最没有社会地位、被歧视的时代 ;不要说是名门望族,就是穷家小户,谁家孩子说喜欢唱戏,也是被人看不起的。

  此时的京剧,危机感极强,深知自身不是北京地道的地方戏,而是地方戏进京,若不时刻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态势,便极有可能被其他兄弟剧种所取代,大有绝处逢生的悲壮意味和背水一战的旺盛士气。那时,京剧重视创作,重视人才,重视吸纳各兄弟剧种的优长,诚如管子所说的那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京剧以它博大的胸襟和敢于吸纳百剧优长的谦逊精神,在京城文化市场稳稳地立住脚跟,牢牢抓住观众的需求心理,向文化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成效异常显著!

  也正是因为无惧非议,兼收并蓄,最终被国人认可,京剧才能成为国粹。

|<< << < 1 2 3 4 5 6 > >> >>|


·上一篇文章:湖北评大学校花要求双乳不下垂 间距超20厘米
·下一篇文章:非处方药广告被禁触动数百亿蛋糕:药监局拟禁非处方药广告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51je.cn/news/shxw/129269220B7HD782H8444C364G0BE.htm


【相关内容】

中国书画名家艺术展在香港开幕 图

伍永健

《中华情》桂·台两岸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在台北隆重举行

佚名

曼谷举办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艺术精品展 图

高健钧

北京:书画名家举行“为西南干旱祈雨”赈灾笔会

孙蕾

20世纪书画名家作品陷入保管困局

张晶晶

中国书画名家聚椰城 市民领略经典艺术魅力

余恒平

“河南省书画名家赴日交流展”在崎玉县举行

佚名

“中华百位书画名家爱心助残万里行”西柏坡启动

叶娟娟

书画名家聚集冰城

佚名

徐州书画名家心系“嫦娥”奔月

佚名